当前位置: 首页 > 医疗版 > 症状 > Z > 中暑
编号:10426826
提前预防不怕“暑”
http://www.100md.com 2004年7月7日 央视国际
     相关专题:中暑

    相关专题:夏季保健

    按照中国的节气来讲,有“冷在三九,热在三伏”之说,因此,三伏天(即初伏、中伏、末伏的统称)是一年中天气最热的时期,也是中暑的高发季节。

    十类人更需防中暑

    1.婴幼儿:体温调节中枢的功能较差,而且皮下脂肪较多,对散热不利。

    2.老年人:由于皮肤汗腺的萎缩和循环系统功能的衰退,使散热不畅。

    3.产妇:由于产后身体虚弱,如果房间通风不良或者按老规矩“捂月子”,极易使产妇中暑。

    4.心血管系统疾病患者:心脏功能不全的病人,体内的热量不能及时转移至皮肤而在体内积蓄,便容易中暑。

    5.硬皮病和中、重度烧伤病人:这些患者的汗腺分泌功能严重障碍,通过汗腺散热的途径被阻断,热量极易积蓄在体内而引起中暑。

    6.糖尿病患者:常伴有心血管系统的病变和周围神经的变性,使机体对内外环境温度变化反应迟钝,从而易引起中暑。

    7.营养不良者:营养素的缺乏可使肾脏浓缩能力减退,血压下降,反射性地引起血管的收缩。同时容易反复腹泻,以致脱水和电解质紊乱,易导致中暑。

    8.感染性疾病患者:细菌或病毒性感染可使人体产生内源性致热源而作用于下丘脑产热中枢,令机体产热加速,也可以使机体释放大量的儿茶酚胺类物质进入血液,对散热不利。

    9.一些药物服用者:如抗组织胺药,抗胆碱药、安眠药等,它们或使血管收缩,或使体温调节中枢发生障碍,因此也容易中暑。

    10.高温或露天作业者:出汗使水和电解质大量流失,如得不到及时补充,就容易发生中暑。

    消暑五不宜

    人们对付酷暑高温,各有高招。可有些招数却是人们过激的做法,它可能使人在享受暂时惬意之后损害健康。所以在对付酷暑高温时应注意以下五个不宜。

    1.降温不宜过快。大汗淋漓时,到风扇前揭开衣服猛吹,或拧开水龙头,让冷水直冲而下,实现“快速降温”,是好多人认为爽心的做法。殊不知,这种“快速冷却”的方式,常常会“快活一时,难受几天”,甚至引起各种疾病。

    2.空调不宜过冷。医疗气象学家通过试验发现,应该不断调节居室温度,从而逐渐适应温度的较大变化。正确的做法是:居室的温度应在26℃~29℃之间不断变换,才对身体健康有利。

    3.喝水不宜过量。多喝水是防暑的好措施,可过量饮水也会引起中毒。尤其在炎热的夏季,人们大量出汗之后,体内的钠盐等电解质也随之丢失,如果此时大量饮用白开水而未补足盐分就会出现肌肉抽搐或肌肉痉挛性疼痛。4.衣服不宜过露。保健专家指出,赤膊只能在皮肤温度高于环境温度时,才能通过增加皮肤的辐射、传导散热起到降温的作用。而酷暑之日,最高气温一般都接近或超过37℃,皮肤不但不能散热,反而会从外界环境中吸收热量,因而夏季赤膊会感觉更热。5.墨镜不宜过黑。许多人认为太阳镜颜色越深越能保护眼睛,其实,镜片颜色过深会严重影响能见度,眼睛因看东西吃力而受到损伤。因此,夏季选择太阳镜的标准,应该是镜片能穿过30%的可见光线,以灰色和绿色为最佳。, 百拇医药(回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