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疗版 > 症状 > Z > 中暑
编号:5029
热中求静,莫让心理“中暑”
http://www.100md.com 2009年6月18日 大众卫生报 2009.06.18
     李海龙

    所谓“心理中暑”,又称“夏季情感障碍” ,指的就是在夏季人们很容易莫名其妙地出现一些情绪、心境和行为方面的异常状态。如烦躁、思维紊乱、注意力不能集中、记忆力明显下降、爱发脾气、不能冷静的思考问题。对什么事情都不感兴趣,对人缺乏热情,觉得生活过得没有意思,等等。

    “心理中暑”的原因是什么呢?心理学家和医学家认为,人的情绪与气候有密切关系,尤其当气温超过35℃、日照超过12小时、湿度高于80%时,气候条件对人体下丘脑的情绪调节中枢的影响明显增强,导致情绪和认知行为的紊乱。此外,“心理中暑”还与人的出汗多少、睡眠时间和饮食不足有关。因为天热人容易出汗,加上睡眠和食欲不好,使得体内电解质代谢产生障碍,因而影响大脑神经活动,令人发生情绪和行为方面的异常。

    那如何预防“心理中暑”呢?如果处在心烦意乱的时候可以听些欢快轻松的音乐,还可以做些想象放松训练,静坐在那里,闭上眼睛想想草原、蓝天、大海等令人凉爽的情景,有助于降低“心理热度”。此外,遵循环境心理学的原理,室内应加强冷色调,如乳白、淡蓝、浅绿等颜色,少用红色等暖色调,也会起到热中求静的心理作用。

    合理安排生活,避免在最炎热时外出,不要在封闭空间呆得过久,通过空调等降低室温,尽量增加休息时间,适当喝点凉茶、冷饮,少喝酒,特别是烈酒,少吃刺激性食物,避免滥服补药,都对舒缓情绪有益。夏季出汗多,在多饮水的同时适当补充盐分,以菜汤、果汁为佳,有助于预防电解质紊乱引发的神经心理紊乱。李海龙, http://www.100md.com